作者:李全 yh86银河国际教授
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我国进入“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基础上,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起点。此时我们回顾已经过去的2020年,中国在全球衰退预期已现、贸易金融壁垒渐高的背景下,实现了疫情中有序复工复产,经济复苏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为下一步中国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疫情加速了全球性衰退的预期
本轮经济波动可以溯源到十几年前,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国家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刺激政策。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全球化的宽松,以及经济虚假繁荣下的弱复苏。由于复苏源于刺激,在各国财政货币政策趋于稳定之后,经济衰退的预期再现,这种预期再度引发了全球性的降息浪潮,但这并未有效阻止全球经济有可能出现的衰退预期。
全球制造业PMI自2019年起曾连续7个月下滑至49.3%,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乏力。美国在疫情影响下供给和需求均有所下降,其中需求下降尤为显著,且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由于复工复产不达预期,制造业将继续承压,新增失业人数大幅增加,同时伴随着债务压力高企,这有可能导致美国未来一段时间出现严重的衰退。欧洲则一直处于衰退的边缘,观察近10年内欧盟前5大经济体,仅德国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其余4国的财政盈余持续为负;PPI同比增速显示,近十年欧盟工业生产领域的供需依然偏弱,生产环节物价水平仍然低迷,工业景气度仍然堪忧。日本经济也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受到大地震、海啸、福岛核泄漏事故、日元高企以及外需不振等因素影响,其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困境。
疫情暴发成为经济衰退的导火索,2020年各主要经济体继续分化并下行。美国经济衰退显著,全年增长承压且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欧洲经济一路阴跌,短期内恐无筑底迹象,日本经济在衰退中寻找底部,新兴经济体下滑加速,部分区域风险加剧。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呈高度宽松的趋势,且仍有可能继续宽松,但强刺激政策总有收紧之时,届时全球经济恐再次面临衰退预期。
供给端强力拉动中国复工复产
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在过去的2020年,为实现巨大外部压力下的经济稳定,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不仅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投资计划,新基建领域的投资更是呈几何级倍数增长,为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具体来看,房地产业投资方面,“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不会变,但在“因城施策”框架下,都市圈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化的主线索。且宏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房地产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平稳、灵活发展的趋势将更为明显,倾向于满足刚需的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方面,今年二季度以来复工复产成效显著,但受制于内外部形势,制造业投资整体上行空间有限,伴随产业转型和部分设备更新改造,制造业投资的底部将逐渐显现,2020年逆周期调控已带动部分企业补库存,为新年趋势性恢复奠定了基础。此外扶贫攻坚、城市群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实现对基建需求稳中有增,相关基建项目累计同比增速水平也有所提升,为稳经济贡献了力量。
总体上,基建投资在经历了2018、2019年连续两年超低速增长之后,已回归合理区间并在政策鼓励领域出现了显著增长。2020年的专项债在政策关注下更多投向了基建领域,新基建领域的投资自第一季度即开始放量,各家商业银行及相关政策性银行对各类基建项目配套支持力度较大。数据显示,仅2020年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为3.10%,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为442.90%。
需求端支撑波动下的中国发展
在 “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蓝图展开之际,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将实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需求端的长期有效支撑确立了制度基础。
2020年的疫情确实导致需求端受到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也为短期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阻力,特别是对消费领域的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但是,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的快速应对和严格防控充分表现出对疫情防控、经济稳定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视。在后续的严格防控下,疫情的状况有望进一步缓解。发展仍为需求端的主要方向,超预期的政策支持不仅仅稳定了需求端的基本盘,更为后续消费领域的可持续增长稳定了预期。
短期来看,即将到来的2021年,随着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逐渐落地,对涉及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免租或定向补贴持续,对于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积极救助持续,疫情的缓解将为需求端的恢复形成有力支撑。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的持续完善、消费习惯的逐渐优化,我国需求端的稳定有序发展将带动全体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文案转载自中国网)